2024年3月29日    星期五
站内搜索
行业动态

刻纸文化“守门人” 四十余年“纸花梦”

----记金坛刻纸的国家级非遗传承人杨兆群 日期:2020-09-16   访问量:5059

杨兆群,一名来自民间的“刻纸”爱好者,也是佼佼者,他以抢救民间刻纸艺术为己任,从1975年开始了专业刻纸创作和民间刻纸的收藏。40多年来的学习、实践与积累,杨兆群在继承传统刻纸艺术的基础上,融入了自己的创意和思想,赋予了刻纸更多的文化元素和内涵,逐渐形成了自己的艺术风格。其作品以精巧的构思见长,粗犷中透着清丽,朴拙中藏着精妙;其刀法刻工细腻、线条流畅、顿挫有力、内柔外刚,被业界称为“杨一刀”的雅称。

这么多年来,如痴如醉的纸花人生,为杨兆群刻纸留下大量珍贵的作品,先后有百余幅作品在全国各类报刊发表或入选国内外大展与获奖。

具有代表性的作品,如:《从雅典到北京》(与他人合作)、《大团结》、《丰收的喜悦》、《鹊桥会》、《福禄寿喜盆景》、《江南抗日之春》、《水乡盛开大寨花》《普天同庆》、《金鱼缸》、《大红灯笼》(与他人合作)、《东方歌舞》、《万马奔腾》等均获得业内外人士的高度评价。

特别是以他主要创意、策划和制作人的一幅长29米、高2.008米的巨幅刻纸《从雅典到北京》作品,历时4年时间精心制作得以完成,是一件了不起的事情,产生了相当的轰动效应。创作的背景是北京申奥成功后,为迎接2008年世界奥运会在北京召开,杨兆群萌生了为奥运献礼的想法,于是,他和几位民间刻纸艺术家组建了一支5人创作小组,开始长达4年的巨幅刻纸创作。为了体现奥运精神找到设计感觉,杨兆群多次赴雅典、伦敦、悉尼、巴塞罗那等实地考察、收集资料。作品从第1届奥运会举办地雅典到第29届奥运会举办地北京,用横幅长卷构图,把百年奥运史巧妙地组合在一起,画面巨大壮观,气势宏伟,让人叹为观止。国际奥委会名誉主席萨马兰奇在给杨兆群的信中,称赞道:“它完美的诠释了您和金坛其他艺术家们在奥运会到来之际所从事的工作,我诚挚地祝贺你们创作了这么精美的作品,并且祝你们在今后的艺术创作中好运。”此作品后被中国国家博物馆收藏。

再如,由他主创的直径为1.8米的《大团结》的大幅圆形刻纸作品,其题材的广度、深度均达到了相当高的程度。作品中心位置是国徽,四周顺时针环绕五十六个民族,洋溢着各民族人民大团结,共庆华诞的喜庆吉祥气氛,代表着国运昌盛。祥云、和平鸽穿梭其间,周边为60个同心结,代表着党和人民血肉相连,密不可分。作品看了让人赞不绝口。此作品被中国农业博物馆、江苏省档案馆收藏;该作品还入选为中央网络电视台公益广告。

其他较为有影响的获奖(收藏)作品,《丰收的喜悦》荣获第五届国际剪纸展特别奖,并被中国国家博物馆收藏;《鹊桥会》获第二届中国剪纸艺术节银奖,在国际雕刻和水彩原创作品展上,被联合国科教文组织、国际艺术家联盟授予精品奖;《福禄寿喜盆景》获江苏省民间文艺最高奖“迎春花奖”;《江南抗日之春》(合作作品)、《水乡盛开大寨花》被江苏省美术馆收藏;《十二花仙子》获江苏省工艺美术精品大奖赛金奖。

为了扩大刻纸艺术在民间大众中的影响力,杨兆群先后参与了金坛刻纸在北京中国美术馆举办的展览常州博物馆举办的“一刀一纸一世界”杨兆群刻纸艺术展; 南京民俗博物馆举办的“纸上生花”国家级非遗传承人张秀芳、张方林、杨兆群剪纸艺术展;常州吴青霞艺术馆举办的“纸花镌匠”杨兆群刻纸艺术展。其本人多次被中央电视台、江苏电视台、天津电视台、《北京晚报》《新华日报》《扬子晚报》《中国农民报》、凤凰网等媒体予以报道与关注。

这么多年来,在从事刻纸创作的同时,杨兆群积极推进刻纸艺术事业的发展,特别是杨兆群正式成为金坛刻纸的国家级非遗传承人之后,尽管压力很大,但还是主动承担起刻纸非遗保护工作。

----为了传承和光大刻纸技艺,他成立了金坛剪刻纸艺术中心;

----为承担起刻纸非遗保护工作,他开设刻纸展馆,先后收藏45000余件中国历代刻纸作品;

----为扩大刻纸艺术在社会生活的影响,在全国多地举办主题讲座,不遗余力地为保护和传承刻纸文化鼓与呼;

----为寻求更好的传承刻纸技艺的载体,本人联合国内剪纸同仁创办了《当代剪纸家》微刊,使剪纸艺术得到更好推广和弘扬;

----为建设非遗“传承+研学”的创新基地, 他与高校合作,在常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成立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金坛刻纸”杨兆群大师工作室,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全方位融入高校教育,充分发挥学校文化传承创新的优势与作用;

----为向世界解读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刻纸艺术之美,先后受邀前往美国纽约曼哈顿、德国柏林,携带刻纸作品参加“风雅常州”、“常州文化周”艺术作品展;并现场为中外来宾表演刻纸技艺;

----为促进刻纸艺术循环、健康的发展,他创办了金坛剪刻纸文化发展有限公司,进行剪刻纸文化衍生品的开发,已获得两项国家专利。

杨兆群,在刻纸的道路上经过40多年的艰苦跋涉。已经踏上了一条探索刻纸艺术的不归路。尽管赢得了骄人的收获,而他的想法是 “希望我的努力能为国家剪刻纸艺术留下珍贵的资料和历史记录。”这就是一名不可多得的传统文化传播者和民间工匠大师的情怀。

还在跋涉路上,从未停止脚步的杨兆群,为了追寻刻纸的渊源和更丰富更内涵的刻纸技艺,同时为了更好地谋划筹建民间剪纸博物馆的梦想,2010年开始了寻访百位民间刻纸老艺人的万里行动。10年来,他的足迹遍布陕西、山西、河南、内蒙古、广东、福建、湖南、江苏等大半个中国,目前已累计行程数十万公里,走访民间艺人60多位。从他们那里获取了大量的珍贵资料和作品。他计划再用5年的时间,寻访完100位剪纸老艺人。然后打造一座刻纸博物馆,把几十年的作品及收藏全部奉献给国家,也让更多的人参与到刻纸文化的传承中来

作为“中国刻纸艺术之乡”,金坛的刻纸艺术至今已传承数百年历史,造就了包括杨兆群在内的一大批传承人,可以相信通过他们这代人的努力,纸艺术一定能传承下去。

                                        (常州市轻工业行业协会组稿

 
常州"三会"网主办 版权所有 - Copyright 2012 www.czsh.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序列号:苏ICP备12021740号-1
免责声明:部分信息源于网络,经过我们整理发布。如您发现有任何侵犯权益的行为,请与管理员联系,我们将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