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月25日,常州工业经济联合会第四届、常州市企业联合会第十届、常州市企业家第十届第二次会员代表大会在万豪国际大酒店召开。市政府副市长徐华勤,市“三会”首席名誉会长顾森贤,市“三会”高级顾问张跃、朱剑伟、芮国兴,市民政局副局长孙启明,市工信局副局长宗纲,市“三会”执行会长田晶华,市企联会长邵俊出席会议并在主席台就座。市“三会”名誉会长,副会长,顾问,会员代表280余人出席会议。市人大经济工委、市发改委、市科技局、市城管局、市财政局、市商务局、市应急管理局、市市场监管局、市地方金融局、市税务局、市侨办、市政协经科农委、市社科联、市工商联、市科协等部门相关负责人应邀参加了会议。会议由朱剑伟主持。 
会议首先播放了常州广播电视台制作的第七届中国工业大奖发布会盛况的新闻报道视频。 

张跃宣读了市工经联《关于表彰2022年度“优秀行业协会”、“先进工作者”的决定》。徐华勤副市长等领导同志向获得表彰的优秀行业协会和先进工作者颁授了奖牌和荣誉证书。 

田晶华作了题为《守正创新,奋发有为,促进“三会”工作再上新台阶》的工作报告。全面总结了“三会”2022年工作,部署了2023年工作。 
市“三会”执行秘书长张燕作了《市“三会”2022年度财务收支情况报告》。 
市“三会”监事刘金元作了《市“三会”2022年度监事报告》。 
顾森贤在热烈的掌声中讲了话。他首先对会议的成功召开表示衷心的祝贺。他说,“三会”的工作,首先离不开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关怀支持。市委、市人大、市政府、市政协高度重视“三会”的工作,多位领导专题视察调研“三会”工作,参加“三会”重要活动,给予指导和关怀支持。 
他说,第二,离不开政府部门及顾问的热情支持。多年来,“三会”的各项工作都得到了包括市工信局、市民政局、市发改委、市科技局、市商务局等诸多政府部门的热情支持和指导帮助。这些部门认真履行服务职责,主动为行业协会开展工作提供政策指导、解决实际问题和困难等热情周到的服务,支持和帮助行业协会的健康成长、创新发展。“三会”的顾问都是各个行政机关现任或离任的领导干部,他们对“三会”的工作十分关心和支持,每当“三会”举办重大活动,开展重点工作,总能见到他们的身影,帮助出谋划策、解决问题。在此,我要向各相关政府部门和各位顾问们多年来对“三会”工作的支持和帮助表示衷心的感谢。同时,也得到市工商联等商会组织的友情支持,在此,深表谢忱。 他说,第三,离不开上级协会组织的关心支持和帮助。多年来,“三会”的工作得到了中国工经联、企联、企协和省工经联、企联、企协等上级协会组织的关心支持和指导帮助。他们对我市在争创中国工业大奖、优秀企业家、企业管理现代化创新、优秀企业文化等方面作出的艰辛而有效的努力和取得的成绩而感动,并表示充分肯定和由衷赞赏,并勉励我们取得更多更好的成绩。 
顾森贤指出,“三会”的工作,离不开新型组织架构的强力支撑。经过多年的探索和实践,“三会”形成了行业协会、服务平台、战略合作单位、会员单位等4大板块的新型组织架构,成为了“三会”组织的“四梁八柱”,为举办活动、开展工作打下了坚实基础,提供了强力支撑。一是紧紧依靠广大的行业协会。各行业协会在《共同守则》的指引下,通过各项工作的开展,实现了资源共享,合作共赢,相互支持,相互促进,共同提高。各个行业协会自已的特色与风格,科学合理的布局及卓有成效的工作,形成了经济发展、行业指导的重要基础和力量。同时也锻炼造就了一支经验丰富的协会优秀工作者队伍。各行业协会相互之间形成了团结协作的良好工作关系,并在“三会”的整体工作中发挥了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我要对今天受到表彰的优秀协会和先进个人表示热烈的祝贺!二是紧紧依靠广大的服务平台。“三会”建立了包括企业党建,企业文化,法律仲裁,财税金融,组织建设,军人企业家学雷锋,企业家健康等在内的近20个服务平台,“三会”举办的各类重大活动,都是依靠相关平台组织进行的。各平台凭着对“三会”的满腔热情,勇担重任的责任担当,将各类活动组织得主题突出、丰富多彩,创造了多个“三会”活动品牌,效果明显,影响力大。年会之后,我们还要举办纪念建党102周年的企业党建平台、庆祝建军节的军人企业家平台、组织建设平台等多项活动,希望各平台认真准备、全力办好。三是建立了广泛的战略合作。“三会”通过与包括清华商会、复旦商会、科教城、石墨烯、慈善总会、河海大学、南师大等在内的商会、院校建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在合作伙伴间开展良好合作协作,相互支持,相互帮助,推进各自领域的创新发展。四是紧紧依靠广大的企业。将新老会员企业紧紧地团结在一起,将争创中国工业大奖、单项冠军、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的相互融合,相互促进,取得了连续四届蝉联中国工业大奖的优异成绩。第八届大奖的评选工作已经拉开了帷幕,现在的竞争越来越激烈,需要我们付出艰苦的努力,精心组织,闯关夺隘,争取更大的荣誉。同时,要认真做好全国、省优秀企业家、企业管理现代化创新成果、企业文化建设优秀奖、企业文化建设突出贡献奖等评选中争先抢位,建设一支优秀企业家队伍,树立一批具有深厚文化和创新精神的标杆企业。我们在开展这些工作的同时,要抓紧做好今年的企业家体检工作,切实关心爱护企业家的身体健康。五是切实发挥智库作用。常州企业创新发展研究院成立以来,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围绕企业创新发展的热点、难点、痛点、堵点问题,围绕大奖企业、单项冠军企业等各类企业的成长发展历程等课题展开实务性和前瞻性研究,取得了一些成果。创办的《创新与发展》活页文选,刊发的《品牌师的锻造》、《农字当头滚雪球--从工业1.0原版到工业4.0新版》、《格力博:有“锂”走遍天下》、《龙城精锻:小锻件融入产业链》、《五洋纺机:常州第一家单项冠军》、《星宇车灯:光聚高品质发展》、《用碧根果打造的一道扶贫“风景线”》、《许新的常州情怀》等文章,由于其新颖的视角、清新的文风而深受赞誉。今后,研究院要以理论指导、总结经验、寻求发展为工作方式,真正建设成为推动发展的智库。 顾森贤指出,“三会”这些年就是紧紧依靠各方面的共同努力,才发展起来的。今后仍要将其作为服务的立足点,工作的切入点,坚持境界高、立意高、标准高、要求高和思路要清晰的办会原则,把“三会”工作做得更出色。 
顾森贤强调,一个城市、一个企业要讲品牌,一个协会也要讲品牌。品牌是形象,品牌是灵魂,品牌是发展之道。“三会”的品牌,就是要围绕体现常州新形象、体现高质量发展、体现工业新高地的要求,创造出具有自身特点的高素质、高质量、高水平的服务品牌,成为在全市、全省叫得响的、有影响力的名片。“三会”最大的工作艺术,就是明确主题,组合资源,拓展服务,创造品牌,我们正是朝这个方向去做,才取得了一些实实在在的工作成果。在今后的各项工作中,无论是“三会”还是行业协会,都应当在现有工作的基础上,进一步创新思维,强化品牌意识,提升能力水平,加强队伍建设,以协会的品牌优势,为建设常州国际化智造名城、推动实施“532”发展战略和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