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0日,春分。清代词人顾贞观在《柳梢青·花朝春分》里写过:“谁把春光,平分一半,最惜今朝。”“趁取春光,还留一半,莫负今朝。” 常州市“三会”始终把助推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作为重点工作、把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作为重要课题,这天又走进长三角合成生物产业创新园,与南京师范大学常州合成生物学产业研究院副院长、南师大常州创新发展研究院院长林军等关于未来产业发展的交流正是从“春分”话题开启。 
长三角合成生物产业创新园自2023年10月开园,至今还不满18个月,市“三会”首席名誉会长顾森贤每年都带队来调研一次。这次首先走进园区新入驻企业——昊禾生物制备现场,观摩现代化设备使用状态;接着察看另一家新入驻企业——倍力冠生物研发新品,详细询问每一款产品应用方向;随后与园区管理方、创新主体及有关科研人员进行座谈,了解园区拓展运作情况,探讨未来产业培育发展前景。大家一致认为,才过一年,就欣喜地看到园区面貌变化很大、企业入驻速度很快,标准厂房与办公设施出售或租赁势头很好,尤其是各方人才汇聚在一起、各种要素组合到一块、不同文化交融互鉴、创新氛围和谐共生,有人气、有生气、有活力,说明合成生物产业的确属于应该优先培育的,有吸引力、创造力和生命力的未来产业,也是当下可以重点关注投资发展的朝阳产业、蓝海产业之一。 
林军在演示介绍和对话交流时明显带有七分激动和三分感谢。他说,总书记连续几年谈生命科学和健康产业,总理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部署未来产业又把“生物制造”列在第一,让我们信心满怀;创新园“见势早,行动快”,得益于地方政府的信息敏锐、担当精神、服务理念与政策支持,为研发团队的进驻和创新企业的落户创造了有利的条件,我们经常开展入园单位及人才的思想碰撞和工作交流,大家都深有体会、大有收获;下一步,园区将重点加强平台建设,包括概念验证、产业技术熟化、资源循环利用等,加快形成从研发到中试到产业化的一体化服务支撑平台,以集聚和孵化更多的上下游现代生物技术企业,为在几年内实现“123”(项目100个、估值200亿、产值300亿)阶段性发展目标奠定基础。 
顾森贤回应林军,创新生态的营造需要服务理念的创新,支持科技产业、民营经济发展的很重要方面就体现在政府服务效率上;特别是未来产业作为全新概念和新生事物,最关键的是要敢于起步、倾心培育,不干起来便“一切都是零”。你们依托院士、博士人才资源,吸引战略资本跟进投入,多领域、多方向、多样化布局先进技术研发和高端产品生产,实现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的融合,可以展现新的动力机制优势;但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都有其内在规律,需要恒心与定力,就像“新能源之都”十年磨一剑那样,未来产业发展需要按照科学发展规律,着力夯实基础、逐步推动进步;要放开胸襟、放宽视野,善于学习国内外先进技术、人才、文化成果,把园区放到城市、放到产业、放到国家战略层面研究定位并“合成”演练,挖掘多种资源要素,进行长线布局思维和科学整合利用,逐步放大、有序溢出、配套成链。这样就能立足于长远发展、且不负今朝,“合”而“成”事、“合”而“成”业、“合”而“成”势,为面向新质生产力发展和人民生命健康的最终消费品创造最大应用价值,贡献出“既有气味、又有滋味”春天般的智慧力量。 在与园区入驻企业及企业家交流过程中,顾森贤还简要介绍了市“三会”的组织职能、服务定位和特色工作,并欢迎合成生物新兴企业和科技企业家加入“三会”大家庭,共同做好传承与创新的大文章,为常州工业经济再创辉煌、高端制造示范城市深度打造持续助力。 孙如山、张燕、苏佳伟等参加了调研交流活动。 
|